2007年8月15日 星期三

想回家

這些日子以來,焦慮越來越深。滿肚子的氣悶無以發洩,累積到最後,就成了一種對於書本的逆反心理。或許是寫作能力的衰退,或者是學業上所遭遇的問題,又或者是...?!凡此種種,好像都是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向我逼來,向我質問,是否我還應該繼續待在這裡?是否,我應該繼續將學業完成?
事實上,確實想放棄一走了之。但是否真的能夠?一句「不念了」的後面,接連著的不是問題的消失,而是更多的問題:我是否真的不想再將學術作為一種志業?亦或者是一時情緒使然?這是否只是對現下問題的的逃避?回去了以後,下一步該往哪走?如何面對其他人的質疑? 這些,確實得考慮,也不能不考慮。而現在能做的,好像也就是不停的找事情填補現在的時間,讓決斷的那個時刻無止盡的延宕下去。
在這個四顧茫茫的時間點上,好想回台灣,好想回去。唯有此時,才真正深刻地體認到「月是故鄉明」這句話的意涵。這種心情和剛來到德國的那種懼怕是不同的。初來乍到的陌生,可以被接踵而來的問題和新鮮感所填補、所取代,所以,對家鄉的思念不會強烈的轉換成為對於德國的厭惡。但是現在,厭惡卻成了生活的基調,成了生活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環節。
很煩,想要回去。又不知道如何決斷。誰能告訴我,如何下這個決定?

2 則留言:

csyin 提到...

你得要自問一下, 你對於學術研究的興趣有多大. 另外一個現實的問題是, 就算拿到博士學位, 對於你在將來的就業是否有所幫助. 確實要做學術研究需要博士學位, 但在台灣, 你只有大學和中央研究院能去, 如果這些地方都正巧沒有職缺, 那大概也就找不到工作了.

可能很少有人告訴你, 做學術研究要走的本來就是一條艱困的路. 拿博士學位的過程並不是輕鬆愉快, 過的不是人過的日子, 是用你的青春, 甚至是命換來的. 而拿到博士學位之後, 才是真正困難的開始. 在能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學者之前, 要過的是比求學階段更為艱苦的生活. 除了工作難找之外, 研究機構對你的學術成究的要求, 更是難以令人想像的嚴苛. 不知道你之前的教授是否有對你講過這些東西, 不過有蠻多的教授早已忘掉他們當年的遭遇, 所以, 多數的教授只是一味地鼓勵學生去做學術研究, 但他們並不會公正地為學生分析走這一條路的好壞.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 如果覺得繼續求學是有困難, 那就想想看, 除了做學術之外, 你還能接受做什麼工作.

Duckking Chen 提到...

恩~csyin好友講的很好,
佐佐在退伍的時候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就業和學術還有興趣要作一個了斷,
我很能理解睡豬好友您的痛苦和不安,
未來有很多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在,
可是不論您的決定是什麼?
未來還是會變成現在!現在也會變成過去!!
作決斷是一個人成長必經的道路,
沒有人能夠幫你決定你的未來,
這也就是佐佐沒有辦法給你很明確答覆的原因,
佐佐沒有辦法負責你的未來,
只有睡豬好友您自己可以負責囉~呱!
思考清楚!自己當初到德國的目的是什麼?
達成了嗎?將來有可能達成嗎?
如果達不成接下來要做什麼呢?
回來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
能夠影響你的只有你自己,
放開心胸!活著不是為了別人的臉色!!
在你難過的時候想想我們吧!哈~
我們還是會在台灣支持你的!!
不論你做了什麼決策!!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