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鐵壺迷夢 - 有感 III(傳言二)

2. 第二個必須要釐清的問題是,鐵壺的效果是不是無可取代的?若有,可能的替代方案為何?


根據坊間的說法,鐵壺可以軟水、讓水質較甜…

從小弟自己的經驗來看,鐵壺在這方面確實有用,特別是在水質較硬的中南部地區。

但是,如果要將鐵壺神呼其神地說成是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我想,倒也沒有這種必要。



以鐵壺煮出的水的口感來說(就小弟喝到最好的水質作為標準…蔽老闆的雲色堂小壺),

鐵壺煮出的水質偏厚。

這個厚的意思,用咖啡的術語來說,就是Body較為厚實。

舉個例子,如果您有直接吃過川貝琵琶膏,那種近乎於膠質的感覺,就是Body厚重;

反之,則是像蘇打水那樣...Body薄。

鐵壺的水,就屬於Body厚的那種,水進入口腔後,會有一種「扎實」的感覺

(「扎實的水」?這個概念其實滿弔詭的),不但扎實,而且會有圓融的感受。

但問題就在於「圓融」這樣的感覺。

從正面來說,圓融是一種修飾的效果,可以把味道較突出、較繁雜、較毛燥的部分修整掉,

使得味道變得圓融渾然。

小弟猜測,正是這樣的效果,所以才會有許多人認為,

普洱,特別是老茶,很適合用老鐵壺來泡,

茲以為可以增加喉韻,也就是強化茶湯本身的Body、質,進而讓茶湯的存在感更顯著。

但這個效果從反面來說,卻是把一些細緻的味道給一起柔和掉了。

就像修照片的時候,加入了柔化的效果,美則美矣,卻帶了些許朦朦朧朧的遺憾。

而以老闆的話來說,就是「好鐵壺似真空管機韻味醇厚,銀壺則像好的晶體機,細節超多」。

這對我這種機車龜毛的完整滋味派追求者來說,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呢,小弟喝到最好的茶,印象最深刻的普洱,

不是用鐵壺煮出來的水泡的,而是「陶壺」!

詭異吧?!陶壺耶!陶壺配上好的過濾器,反而有這樣的效果!!

退一步說,即使單就水來說,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水,

也不是用鐵壺煮出來的水,而是「鐵壺加銀壺」。

這是我偉大老闆的發明,先鐵後銀,也就是先把水用鐵壺煮一次後,

再加到銀壺中再煮一次~

據老闆說,可以「在喉韻與香氣之間取得絕佳平衡」。

有沒有取得絕佳平衡我不知道,但確實是單比鐵壺搞出來的水更屌!!

所以,結論就是,鐵壺的可取代性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低。

反之,單就水質而言,可能有其他的可選擇項,或者是其他器材的搭配組合,

一樣可以達成相當的效果,又不需要像鐵壺如此大的成本。

或者是說,在您決定要買鐵壺前,您必須先確認平常飲用的茶品到底是什麼。

如果是烏龍茶系或者是台灣高山茶,可能,用把銀壺,效果會把鐵壺更好。

當然啦,這些都是個人的淺見,而且是建立在您沒有染上「古物成癮症」的前提上。

如果您和小弟,或者和小弟的老闆一樣,是喜歡鐵壺的質感和歷史感,和「玩」鐵壺的精神爽度。

那麼,鐵壺確實是在許多煮水器具中,非常非常非常值得擁有的一類。

畢竟,在用與賞之間,鐵壺確實比其他的器材多了幾分因歲月所賦予的質感和重量。

您以為然否?

陶壺一把,水質不論,重量、大小、操作性比鐵壺更佳。

茶中,應該沒有非如此不可的理由~